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

頭痛請注意!易被忽略的「4種中風前兆」 1週內是關鍵

頭痛請注意!易被忽略的「4種中風前兆」 1週內是關鍵
天氣寒冷,此時最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,提醒民眾當有以下「4種情形」時要注意,可能是中風發作前兆喔!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到底能吃甚麼?那些食物又跟藥物有排斥?讓藥師為您解惑! 《詳全文...》
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frj6k
via IFTTT

膽固醇從哪來? 營養師揭「背後真相」還雞蛋清白!

膽固醇從哪來? 營養師揭「背後真相」還雞蛋清白!
健檢報告發現膽固醇過高,該如何控制與改善?飲食中所有高膽固醇食材,如雞蛋、花枝、蝦蟹、五花肉等美食,都要完全禁止嗎?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,其實人體中的膽固醇數值並非完全來自飲食,除了從飲食來源外,肝臟也會自行合成,因此,體內膽固醇高低與飲食中的膽固醇並非絕對正向關係。 《詳全文...》
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oE4v5G
via IFTTT

喝豆漿=長子宮肌瘤? 「2大飲食禁忌」別被騙啦!

喝豆漿=長子宮肌瘤? 「2大飲食禁忌」別被騙啦!
子宮肌瘤是常見婦科疾病,據調查發生率為20%到50%,其中約2成的育齡婦女會罹患此疾病,而且隨著年齡增加有上升趨勢,不過雖然其屬骨盆腔良性腫瘤,許多女性還是會害怕錯誤飲食讓狀況越來越嚴重,對此,營養師黃曉彤針對「子宮肌瘤常見2個飲食迷思」做說明,別再聽信謠言啦! 《詳全文...》
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2iwFy
via IFTTT

「尿失禁」是老人專利? 錯!膀胱過動症常見於上班族

「尿失禁」是老人專利? 錯!膀胱過動症常見於上班族
生活中,尿尿看似小事,但當尿不出來、頻尿或急尿時,就會變成人生大事。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教授將在3月4日上午以「認識尿失禁」和民眾分享有關於排尿障礙的預防保健、診斷與治療,希望讓鄉親遠離尿失禁的苦惱,讓飽受排尿障礙困擾的朋友獲得正確保健知識與改善方法。 《詳全文...》
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3w1il
via IFTTT

老年憂鬱症發生率達2成 常誤為老化正常現象

老年憂鬱症發生率達2成 常誤為老化正常現象
一名94歲老奶奶因意識不清被送來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,住院收治老年醫學病房,醫師楊秉勳發現,老奶奶是在家吞了40多顆安眠藥才引發昏迷,經問診檢查後診斷為老年憂鬱症,給予抗憂鬱藥物治療,病患心情逐漸好轉,最後順利出院並在門診追蹤。 《詳全文...》
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GSJjjX
via IFTTT

男射後不理、妳卻還想要? 女人「高潮5大冷知識」必知!

男射後不理、妳卻還想要? 女人「高潮5大冷知識」必知!
女人的高潮,並不如男人來得顯而易見,過去光是研究女人是真高潮還是假高潮,就能寫成好幾篇論文,因為女人複雜且神祕的「生理構造」,實在讓人摸不透。國外網站《Maxim》將帶領大家了解女人性高潮背後的5個冷知識,要你更了解你們的另一半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0BJmQ
via IFTTT

吃安眠藥睡不著可以「多吃一顆」? 食藥署:母湯喔~

吃安眠藥睡不著可以「多吃一顆」? 食藥署:母湯喔~
安眠藥吃了沒效,可以多吃一顆嗎?春節連假剛結束,228放假接著來,對許多上班族及學生族群而言,放假期間生活放鬆,導致收假了卻睡不著,只能借助安眠藥輔助,但食藥署提醒,安眠藥署管制藥品,若不當使用,可能會造成上癮,建議還是要遵循醫囑服用,並藉由調整生活作息,及早恢復正常生活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2h6Xc
via IFTTT

「常坐辦公室」易失眠?關鍵竟是它 找個好枕頭吧!

「常坐辦公室」易失眠?關鍵竟是它 找個好枕頭吧!
枕頭竟能跟負離子扯上關係?判別枕頭好壞除了彈性幅度、抗菌效果、耐用程度和透氣性外,負離子濃度同為關鍵之一,好的枕頭能改善睡姿,針對哮喘病患也有減少打鼾的效果,更重要的是能緩解失眠問題,對於愛失眠的台灣人而言,是一大福音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BXW0Ld
via IFTTT

足弓筋膜被壓扁! OL逛街當運動成「功能性扁平足」

足弓筋膜被壓扁! OL逛街當運動成「功能性扁平足」
扁平足因缺少足弓,行走時全身的壓力都壓在足底薄薄的筋膜上,只要行走時間一長,就容易造成疼痛,有時還會引發「足底筋膜炎」發生。不過,物理治療師近日觀察,發現有一族群雖然腳底正常,卻容易出現「功能性扁平足」,每逢長假過後,此類患者都會有增加趨勢,其中又以女性居多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oI1MZc
via IFTTT

吃得少卻還是發胖?斷除嘴饞靠3招!停止無意識進食

吃得少卻還是發胖?斷除嘴饞靠3招!停止無意識進食
有些人會苦惱「我吃得並不比別人多,為什麼還會發胖呢」、「每餐的食量不算多,卻一直瘦不下來」等問題。這種人通常會「無意識地進食」,例如「雖然不餓,還是吃了公司同事發的點心」、「雖然不到非吃不可,但是用餐後習慣吃點甜食」。像這樣沒有特別的想法,單純養成進食的習慣時,很容易造成贅肉增加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ouIJSG
via IFTTT

離島醫內外婦兒科全包 謝春福「陪昏迷病患搭船10小時」救命

離島醫內外婦兒科全包 謝春福「陪昏迷病患搭船10小時」救命
日前一架黑鷹直昇機在執行蘭嶼醫療後送遇難,讓不少人看見離島醫療的困境。連江縣衛生局局長謝春福曾在連江縣立醫院擔任18年的院長,可以說是親身經歷過馬祖醫療的艱辛。一談到馬祖醫療,謝春福笑說「在沒有直昇機、只有船的年代,曾經就這樣帶著一位昏迷病患搭了10幾個小時的船,一路晃到台灣本島。」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54kpD
via IFTTT

皮膚癢=食物過敏? 獸醫揭露「狗狗過敏大小事」!

皮膚癢=食物過敏? 獸醫揭露「狗狗過敏大小事」!
在現代日本人之間,過敏疾病已經成為一大問題,同樣地,食物過敏在狗的身上也越來越不鮮見。只要在網路上搜尋「狗、過敏、食物」,就會出現非常多的資訊。以前我們醫院的網站曾發表一篇標題為〈狗的食物中毒〉的文章,解說狗的過敏疾病,之後在本院網站上搜尋「狗、皮膚、食物、過敏」的人數就大為增加了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2fM5h
via IFTTT

「餐盒食品工廠」稽查將啟動 這2項目違規最高罰2億元

「餐盒食品工廠」稽查將啟動 這2項目違規最高罰2億元
台鐵便當去年被爆出大腸桿菌超標、食材二氧化硫超標,廚房也在稽查時被發現有小強出沒。為了提升餐盒食品衛生安全,食藥署將啟動「107年餐盒食品工廠HACCP稽查專案計畫」,會同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該類食品工廠進行稽查,違者最重可處2億元罰鍰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GQxKcU
via IFTTT

皮蛋「松花紋」是重金屬殘留? 食藥署從製造方法解釋

皮蛋「松花紋」是重金屬殘留? 食藥署從製造方法解釋
Q彈皮蛋配上一塊白豆腐,是許多人到麵館必點的小菜之一,但近日坊間卻流傳「皮蛋有松花紋或蛋白顏色較淺,是重金屬殘留的結果」。食藥署表示,皮蛋在氫氧化鈉溶液浸泡完成後,會額外添加氧化鉛等化學物質使製成安定,衛福部已針對蛋類中金屬訂限量,只要鉛含量在0.3 ppm以下,就屬安全範圍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GQxz1c
via IFTTT

不只是白開水!買水前先看包裝這9點 選硬水還能解便秘

不只是白開水!買水前先看包裝這9點 選硬水還能解便秘
便祕、動脈硬化,飲用水選擇屬於硬水的礦泉水。可以根據身體狀況選擇礦泉水種類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2YcOt
via IFTTT

小心流感併發徵兆!遵守5大預防方式 治療還能做這3點

小心流感併發徵兆!遵守5大預防方式 治療還能做這3點
感可怕的地方在於嚴重的併發症,又以嬰幼兒、65歲以上長者、罹患心肝肺等潛在疾病、慢性代謝性疾病(糖尿病)、腎衰竭、孕婦、肥胖者、已住院觀察者為高危險群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8kBiq
via IFTTT

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

椰子油到底在紅啥?專家揭「神奇護膚效果」 配精油更好

椰子油到底在紅啥?專家揭「神奇護膚效果」 配精油更好
不是每種油都不好,「椰子油」就是很好的例子,其內含飽和脂肪,為大腦營養來源,同是賀爾蒙分泌要件,又有護膚功效,常添加於化妝品、保養品之中,成為近幾年全球超夯的話題之一,加上冬季民眾首重皮膚的保養,這時候如何善用椰子油便成為討論話題!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0OITP
via IFTTT

海藻糖比較健康?「15種常見甜味劑」甜度倍數大公開!

海藻糖比較健康?「15種常見甜味劑」甜度倍數大公開!
低甜爽口、性質安定的海藻糖,常被用在製作各種烘焙食品與甜點,你我或曾都吃過,1984年的《科學》(Science)期刊中指出,許多能夠撐過無水狀態的生物,正是因為體內有海藻糖存在,才得以在無水的困難環境下存活。能幫助生物度過艱困環境的海藻糖,也因此被稱為「生命之糖」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t0WugH
via IFTTT

老人聽不到易「自閉」 研究更發現失智症風險「高4倍」

老人聽不到易「自閉」 研究更發現失智症風險「高4倍」
一位55歲年長婦人聽力衰退,走在路上,聽不見車子接近的聲音,廚房的抽油煙機開了一整天也沒法察覺,到市場買菜時只能拿大鈔讓菜販自行找零,完成人工耳蝸手術3個月,不僅聽見聲音,聽語能力也恢復了近9成。最開心的是可以再度投入義工助人,全家人也可安心工作,恢復正常生活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HQjpyp
via IFTTT

日光浴做太少,大腸癌風險會上升

日光浴做太少,大腸癌風險會上升
大約20年前,飆高的大腸癌罹患率引起日本厚生省(編按:此機構原來相當於臺灣的衛生署。2001年1月,日本已將厚生省與勞動省合併為厚生勞動省。)的注意,因而針對地區性與發病率間的關聯,展開一項調查,並將結果繪製成地圖發表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EU39P8
via IFTTT

太委屈!夫抱怨「不濕=不愛了」 醫生揭「乾妹妹」真相

太委屈!夫抱怨「不濕=不愛了」 醫生揭「乾妹妹」真相
有一個問題藏在我心中很久了,那就是隨著年紀漸長之後,我覺得陰道越來越乾澀,成為名副其實的「乾妹妹」。因為陰道太乾了,完全沒有潤滑的感覺,每次跟先生愛愛時都會覺得疼痛,讓我只想快快結束。先生每次求歡都被我拒絕,或是敷衍行事,這讓他覺得自尊心受損。他問我是不是對他沒感覺了?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FA5w6Q
via IFTTT

「排油丸」減重無副作用? 小心含傷神經禁藥吃多會致命

「排油丸」減重無副作用? 小心含傷神經禁藥吃多會致命
國健署曾做過一項調查,過年期間約有3~4成民眾平均增胖1.7公斤,年後瘦身需求,也為瘦身減脂的保健食品帶來龐大商機。食藥署提醒,若看到「輕鬆排油」、「絕無副作用」等含有誇大辭句的排油丸廣告,就要特別留意。因為食品本身不具療效,不僅無法治療或減輕疾病,若真的吃了有效,也可能是內含偽藥或禁藥,服用過量不僅傷身,甚至會有生命危險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sWwX8s
via IFTTT

手槍打太多會早洩? 性專家揭「自慰秘密」:是很棒前戲

手槍打太多會早洩? 性專家揭「自慰秘密」:是很棒前戲
單身的男網友,或是女友不在身邊、想「洩慾」的男生就會透過撸管達到高潮,享受一個人的美好時光,但內心卻又擔心自慰太多會造成早洩嗎?,究竟「自慰是不是影響早洩的殺手」?台灣性專家童嵩珍透過影片指出,自慰是透過自己與自己的練習,找出敏感點,是個很好的前戲,不用擔心會造成早洩的問題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CKVEnO
via IFTTT

吃鍋 ≠胖!專家推「7天使配料」竟有它 網驚:火鍋靈魂欸

吃鍋 ≠胖!專家推「7天使配料」竟有它 網驚:火鍋靈魂欸
濕濕冷冷的天氣最適合吃鍋了!火鍋是冬天的首選美食之一,親朋好友約會、同事聚餐應酬都少不了它,只是每次1餐下來熱量少說有2000到3000大卡,是每餐所需熱量平均值的3倍(以每餐所需熱量800大卡計算),若民眾這個冬季吃了5至10次的火鍋,體重至少會增加1到2公斤,實在不宜漠視如此驚人的爆卡危機。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CICIWF
via IFTTT

月經來痛到爆? 經前補充「4大營養素」!好朋友順順來

月經來痛到爆? 經前補充「4大營養素」!好朋友順順來
啾啾常常聽到週遭的朋友,每次生理期來都很痛苦,輕則心情煩躁、小腹或胸部悶脹,重則經痛到在床上打滾;既然無法避免每個月好朋友的來訪,那何不讓自己在舒暢的狀態下度過呢?其實從營養也能調整生理期不適,讓自己舒服點呢!! 《詳全文...》

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http://ift.tt/2HOAqcB
via IFTTT

沉默的殺手—骨質疏鬆症 !醫師籲高危險群及早做DXA檢測 遠離低骨密危害

低骨密(骨質疏鬆)就如同無聲殺手,正默默威脅著國人的健康。《ETtoday雲端保健室》就由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、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、營養師夏子雯一同討論骨質疏鬆對人體造成的危害,以及預防骨鬆的重要關鍵。 《詳全文...》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...